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老演员牛犇个人资料简介【著名演员牛犇经历及扮演角色介绍】

1、谢添一巴掌把牛犇打进了演艺圈

牛犇本姓张,名学景,1935年出生在天津,他头上还有5个哥哥姐姐。

四年前爆发了九一八事变,张学景一出生便生活在战乱之中。

更不幸的是,6岁那年,他的父母双亡,他只好跟着哥哥活命,兄弟两去捡别人扔掉的剩菜剩饭吃。

好在他哥哥后来在北平中电三厂找到了一份驾驶员工作,虽然收入不高,但是还能够糊口。

张学景的哥哥经常带着他到中电,因为张学景整天挂着一幅笑脸,中电的大哥总喜欢让他干些跑腿的活。

张学景总是十分乐意地去干,深得大家的喜爱。

谢添和齐衡等许多大艺术家同他们住一个胡同,谢添总是让他去帮忙买东西,然后顺便让他在自己家吃上一顿。

1946年,沈浮导演筹拍抗战电影《圣城记》,剧中需要一个小演员。

根据剧中的情节,谢添觉得他的“小邻居”张学景可以试一试。

谢添在中电很有名望,沈浮导演便决定让这小子来试一试。

试戏的时候,张学景的表现很好,沈浮觉得这个机灵的小朋友还挺不错,便决定让他饰演“小牛子”这个角色。

但是令沈浮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这小子到了正式开拍的时候却让他叫苦不迭。

沈浮喊开始,张学景站在镜头前傻眼了,他脸上满是惊慌的表情,把台词忘了个一干二净。

沈浮停下来走上前安慰张学景,让他不要慌张,小家伙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。

继续拍的时候,虽然没有慌张了,但是他还是傻呼呼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。

以前拍电影全部是用胶卷,这可是导演的心肝宝贝。

张学景就这样面无表情地反反复复几次后,浪费了不少胶卷,本来拍抗战题材就没有什么人出钱,沈浮心疼得使劲拍胸口。

谢添知道这小子撞大祸了,气不打一处来,上去就给了张学景一巴掌。

张学景挨了一巴掌,不仅没有哭,反而憋出一句:“我现在能演了!”

沈浮也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了,决定再试一次。

说来也怪,谢添这一巴掌简直就是灵丹妙药,沈浮再次喊开始的时候,张学景就像换了一个人。

他不仅把台词说得一字不差,而且表情动作也十分到位。

后面的戏拍得相当顺利,张学景的表现令沈浮特别满意,一个劲地夸他演得好,把之前浪费胶卷的事给忘了。

彼时导演这个圈子不大,沈浮便在其他导演面前猛夸张学景,这使得他接下来揽到了五部电影的活。

1948年,香港导演朱石麟也相中了张学景,让他去参演《清宫秘史》。

临行前,谢添告诉张学景,香港那边的艺员喜欢用两个字的艺名。

是小牛子这个角色让张学景出了名,张学景的生肖也属牛,去香港了,得有一个响亮的艺名,干脆就叫牛犇吧。

牛犇到香港的发展还算顺利,拍完《清宫秘史》后,第二年,《火葬》的女一号白杨又把他介绍到剧组,演自己的小丈夫。

彼时已经走红的李丽华看到牛犇十分上进,收他为干弟弟,让他住在自己家里。

年底的时候,李丽华进入《海誓》剧组饰演女主角,女主角正好有个弟弟。

李丽华叫导演让牛犇演这个角色,要不然,她就不演了,导演拿李丽华没办法,只得同意。

这一年大陆解放了,牛犇离开香港回到了北京。

他在北京参演了《龙须沟》后,就调到了上影厂。

到上影厂后,牛犇的演艺生涯过得波澜不惊,依然是跑跑龙套,演演不知名的路人甲。

事业失意不说,还在同一个上海女孩子打乒乓球时,经常输得底朝天。

好在他把这名女子变成了自己的恋人,才找到几分存在感。

事业失意时把总是赢自己球的上海美女变成了老婆

1959年,《沙漠追匪记》上映,牛犇这次在剧中饰演的是小战士小姜,好歹有不少镜头。

牛犇有几分得瑟,便天天跑去打打乒乓球,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时间,他在周围打遍群雄无敌手。

牛犇没有高兴几天,来了一名眉清目秀的上海女孩子,那一天,牛犇硬是一个球都没有赢过。

牛犇不服气,约人家女孩子以后继续一决雌雄,没想到连续几次牛犇都只赢了一个字:输,而且输得很惨。

那段时间牛犇十分郁闷,还好,没有几天他就赢了这个姑娘一次,只是他没有想到,后来还接着赢。

牛犇觉得自己球技有长进,但是想想好想又不对,人家那么好的技术,怎么可能说臭就臭了呢。

牛犇开始打听姑娘的情况,知道这个上海姑娘叫王惠玲,芳龄19,关键是还没有处对象。

这可把牛犇高兴坏了,有事没事就找王惠玲打球,打着打着两个人就好上了。

处了一段时间后,两个人走人了婚姻的殿堂。

这个南北结合的家庭,并没有因为彼此的文化背景、家庭条件和爱好习惯而不和。

拍电影的事情,王惠玲一概不过问,牛犇爱演啥就演啥。

每个月上影厂发了工资,牛犇分文不少地如数交给王惠玲,钱的事,牛犇也从来不过问,都是王惠玲安排的。

然而,芸芸众生在历史浪潮面前,往往微不足道,从1963年开始,牛犇没戏可拍了。

而这一无戏可拍的时间竟然长达17年,17年来,王惠玲成了他唯一的慰藉。

他们的两个孩子,成了他们心中照亮未来的丝丝光亮。

2、17年后,人到中年焕发新春

1980年,一阵划时代的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,牛犇这些老艺术家们再次迎来了春天。

这一年,牛犇45岁了,他接到了17年来的第一部戏《405谋杀案》。

虽然他只是一个不知名的看守人,一位被民兵指挥部安插在看守所的工作人员,但是他看到向他走来的美好生活。

两年后,他参演的《牧马人》爆火,彼时的大腕朱时茂、丛珊没有吃到什么红利。

反而是牛犇这个郭谝子配角一夜闻名,他那句“老许,你要老婆不要”,不仅成为了流行语,还被做成了表情包。

牛犇也凭借郭谝子一角斩获金鸡奖和百花奖两个大奖,开启了他真正的演艺黄金时期。

人们往往只看到了一个人光鲜亮丽的一面,却很少去探究他背后的付出。

牛犇能够凭借一个角色斩获两个大奖,这同他对演技的打磨和对拍戏的认真劲是分不开的。

早在1961年,牛犇参演《红色娘子军》时,剧组一条没有被驯化好的狼狗突然扑向牛犇。

狼狗扑向牛犇后便开始疯狂撕咬,拍摄现场顿时乱作一团,有的女演员甚至哭了起来。

当胆子大的工作人员把狼狗拉开后,大家看到牛犇被咬伤的地方,骨头都露出来了。

试想如果这种场景发生在现在的流量小生身上,他们会怎么做?

去医院呆个十天半月算有点素质了,更大的可能是向剧组要各种什么精神损失等等名目繁多的赔偿。

但是牛犇害怕耽误电影的拍摄进度,仅仅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后,便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,继续拍戏。

狼狗同牛犇过意不去,驴子也同牛犇杠上过一次。

1997年,牛犇参演《风吹风铃》时,已经62岁了,剧中有一段牛犇骑驴的场景。

剧组找来了两头驴子,一头比较温顺,一头是倔驴,性格暴躁。

牛犇觉得自己是北方人,把温顺那头驴子让给了另一位演员,自己骑上了那头倔驴。

拍片过程中,驴子受到了惊吓,它才不管你北方人还是南方人呢,直接把牛犇给甩了下来。

本来北方人被驴子甩下来也不是啥新鲜事,但是这次牛犇赶巧了。

他是头先着地,直接把肋骨摔成了骨折,胸骨也摔成了骨裂,当场就痛晕过去了。

牛犇被送到医院抢救,当他醒过来时,看到导演和同事正焦急地围着自己,赶紧说:“给大家添麻烦了!”

大家都让他好好养伤,可牛犇不干了,他说怎么能够因为自己受点伤就影响拍摄进度呢?

第二天开始,他硬是让医务人员把他抬到拍摄现场拍戏。

直到整部戏拍完,牛犇才安心地躺在医院治疗,谁能够想到,因为伤势太严重,他这一躺就是9个月。

2010年冬,牛犇参演《吴承恩与西游记》,彼时温度相当低,演员们都冻得瑟瑟发抖。

牛犇的戏演完后,导演沉浸在良好的拍摄效果中,忘了喊停。

牛犇以为没有拍好,还要继续拍,便继续等,但是过了一会儿便掉进了两米深的水池摔成骨折,也是当场就发生了休克。

牛犇自打出道以来,演的都是配角,甚至是不知名的路人甲。

虽然他从来没有过怨言,也从来没有挑肥拣瘦,总是乐此不疲。

他也凭借演配角,多次捧回百花奖、百合奖、金凤凰奖和金鸡奖等大奖。

但是作为一名演员,谁又没有一个饰演主角的梦想呢?

牛犇也是如此,他希望自己有生之年,能够演一回主角,也算是不留下遗憾了。

3、老婆异常节俭自己却住公寓,谜底揭开无不泪目

1983年,牛犇凭借郭谝子斩获大奖的时候,他的小儿子王侃刚好大学毕业,被分配到上海电声厂,后来当上了团总支书记。

但是从小就耳闻目染老爸演戏的他,却打起了演戏的主意,牛犇直接告诉儿子不会帮忙。

这王侃也是头倔驴,老头不帮忙拉到,他自己考上了上戏,很可惜,因为历史的原因,他并没有进入上戏。

牛犇看到自己的儿子整天闷闷不乐,找了一个时间,父子两人长谈了一整晚。

牛犇告诉儿子,凭自己在演艺圈摸爬滚打这么多年,认为儿子如果要想在演艺圈混,还得在40岁以后才有希望。

他建议儿子在这之前去做点别的事,王侃听从了父亲的建议,前往日本留学。

因为对拍戏念念不忘,王侃到了日本以后,选择了读音乐学院。

毕业以后,命运却没有安排他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,反而在日本开餐厅卖服装,生意做得风生水起。

后来他同一位中国姑娘在日本结婚,而且生下了一个女儿。

女儿出生后,王侃心里不踏实了,如果让女儿继续在日本长大,以后怕是要忘本。

于是,他让妻子带着女儿回上海生活,让女儿生长在自己祖国文化的环境当中。

2006年,已经46岁的王侃觉得自己应该落叶归根了,他出让掉在日本的所有生意,回到上海发展。

回国后,因为之前他在日本经营服装早已经名声在外,一家日资服装企业聘请他担任副总,负责品牌运营。

彼时上海电视台有一档社会类节目,三人麻辣烫,偶尔会邀请他客串。

第二年,李安筹拍《色·戒》,需要一名会日语的演员,会日语的演员不难找,但是会日语的中年男演员就难找了。

有人便告诉李安,牛犇他儿子王侃会日语,李安便找到王侃说明来意。

也许是早年的拍戏梦想被唤醒了,他一试镜,十分上戏,他便在《色·戒》出演了自己的第一个角色。

演完之后,王侃仔细地想了想,老头不是说我40岁以后拍戏有奔头吗,我现在就40多岁了。

他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觉得自己有会日语的优势,走演日本人这条路很不错。

打定主意的王侃去告诉他的日本老板,你这总经理我不干了,我要去实现拍戏的梦想。

自从王侃干起鬼子专业户以后,虽然没有拿过什么大奖,却也混得风生水起。

王侃随他妈姓,他的哥哥王维本来也随妈姓王,后来王惠玲也太占牛犇的便宜了,便让大儿子跟他老子姓,改成了张维。

张维不是圈内人,但是事业做得很不错,收入十分可观。

正当一家人有着令人羡慕的收入的时候,却发生了两件让人不解的事情。

一件事情是王惠玲异常的节约,一件事情是牛犇住进了养老院,而关于两件事情的谜底在多年以后才解开。

转眼到了2014年,这一年是牛犇进入演艺圈以来最高兴的一年。

这一年杨真导演筹拍《海鸥老人》,让牛犇饰演男一号,这是根据吴庆恒的真实故事改编的。

电影充满正能量,十分感人,彼时的牛犇已经80高龄了,知道这个消息后高兴坏了,没想到自己当主角的梦想在古稀之年实现了。

剧中有很多诸如跳海之类的危险动作,但是80高龄的牛犇坚持不用替身,自己亲自来。

两年后,他把金鸡奖和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收入囊中,但是这并没有让老人家高兴多久。

2018年,王惠玲生病住院,一家人把她送到医院以后,牛犇独自一人回到了他们住了十多年的老房子。

看着有些破败的老房子,牛犇黯然神伤,第二天,他跑到医院同老婆商量,把房子装修一下。

开始王惠玲不同意,直到牛犇说,等她出院了,新房子可以给她冲冲邪。

这样她可以多活几年,也好多做一些她心中的好事情,王惠玲这才同意。

然而,房子还没有装修,王惠玲却与世长辞了。

当牛犇的儿媳妇在收拾婆婆遗物时,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。

原来老人家的衣物全部是补了一个又一个的补丁,而他们这些晚辈给她买的新衣服,她一直没有舍得穿。

后来牛犇告诉儿子媳妇,其实王惠玲一直连好一点的东西都舍不得吃。

她总是让老公和孩子们先吃,问她吃没有吃时,她总是说吃过了,其实她根本就连尝都没有尝过。

当孩子们问到为什么母亲如此节约时,牛犇才对孩子们吐露了实情。

他们把节约下来的钱,用来支助贫穷孩子读书了,到她去世时,已经帮助了一百多名孩子读书。

说到这里,老人家终于忍不住了,眼泪啪嗒啪嗒地牵线似的流了下来。

两位老人相濡以沫60年,牛犇觉得他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老婆。

不久之后,牛老爷子离开了这个令他伤心的老房子,他搬进了老年公寓。

因为他不敢住在那里,住在那里就会睹物伤情,那里还放着他离世的朋友的照片,他去翻看的时候就会老泪纵横。

儿子儿媳也十分理解父亲,高高兴兴地把他送到了老年公寓。

其实这里的环境非常好,许许多多的老艺术家也住在这里,平时牛犇去找他们聊聊天也十分方便。

这里有KTV、乒乓球室和健身房等十分完善的配套设施,老人家在这里过得那是相当的舒服!

平时牛犇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,和他们支助的学生也会来看望他们,他对这样的生活十分满足。

因为自己淋过雨,所以希望为他人打伞,牛犇夫妇不仅为自己的后人打伞,更为上百名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!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头条资讯 » 老演员牛犇个人资料简介【著名演员牛犇经历及扮演角色介绍】
分享到: 更多 (0)